一般來說,人的心理是不能遺傳的。它主要是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,在后天社會環(huán)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(fā)展的。然而,一個人的整體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,特別是一個人的體形、氣質、神經活動特征、能力以及人格的某些組成部分等,都會受到直接影響。由遺傳因素。
歷史上,關于人類心理是否可以遺傳的基因決定論一直存在爭論。例如,19世紀末的英國科學家A.高爾頓發(fā)表了《遺傳的才能與性格》、《遺傳。天才》等多部著作,認為人類心理,包括天賦和個性,都是由遺傳決定的。在中國,也有龍生龍、鳳生鳳、鼠生地洞的說法。人們還認為,人的心理能力是由遺傳決定的。但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理論堅決反對遺傳決定論,主張人的心理和行為是由環(huán)境決定的。20世紀初行為主義創(chuàng)始人J.B.沃森曾說過,如果給他十幾個孩子,他可以把他們塑造成科學家、音樂家、流氓、小偷等。這兩種觀點都有偏見。
如果說人類的心理異常或精神疾病是遺傳的,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。但我們可以說,一些心理異常或精神疾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。近幾十年來,由于分子生物學、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遺傳學研究的重大進展,使得揭示遺傳影響的物質基礎、闡明遺傳的具體機制成為可能。在精神疾病中,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、躁狂抑郁癥、紫癜性精神病等所謂內源性精神疾病的發(fā)病機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有人對精神病患者家屬進行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親屬之間血緣關系由遠到近,患病率呈由少到多的趨勢。1964年,上海對精神病患者家屬進行了一次普查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類似的趨勢。具體關系如表所示。
精神病患者家屬中遠親和近親患病率
相關關系的普遍性
家長33.21%
同胞30.10%
父母的兄弟姐妹13.56%
第一代表兄弟姐妹6.46%
二代堂兄弟4.20%
表兄弟姐妹、叔叔阿姨3.64%
今天,遺傳的作用已經有了充分的科學依據。遺傳的物質因素在染色體上,也就是所謂的遺傳基因,染色體在細胞體內。那么,染色體和基因到底是什么?父母的遺傳信息如何遺傳給孩子,然后一代又一代地遺傳?現(xiàn)代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研究證明,這種遺傳物質稱為脫氧核糖核酸。染色體由緊密卷曲的雙鏈螺旋核糖核酸分子組成?;蚴荄NA分子的一小段,攜帶蛋白質和酶的協(xié)作等遺傳信息。
個體之間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學特征是遺傳的表現(xiàn)。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;另一面是個體之間生物性狀的差異或差異,稱為變異。遺傳是人類繁衍的基礎。由遺傳物質突變引起的疾病稱為遺傳病。染色體中發(fā)生的遺傳物質變異通常稱為染色體突變;基因中發(fā)生的那些通常稱為基因突變。發(fā)生突變的基因稱為突變基因。突變基因引起的性狀大多在正常范圍內,少數(shù)可引起機體結構或功能異常,稱為致病基因。致病基因也分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。
如果它是顯性的,癥狀可能會在后代中出現(xiàn);如果它是顯性的,癥狀可能會在后代中出現(xiàn)。如果是隱性的,癥狀可能要到另一代才會出現(xiàn)。遺傳相關疾病可分為三大類。一類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,稱為單基因遺傳病;一類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,稱為單基因遺傳病;另一類是由染色體畸變引起的,與環(huán)境因素有關,稱為多基因遺傳病。與遺傳相關的精神疾病中,一般認為雙相情感障礙與單基因顯性遺傳因素有關;先天性癡呆是由染色體畸變引起的。有人認為遺傳病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單基因隱性遺傳??;但更多人認為與多基因遺傳因素有關。